2022-06-15
關于公布2022年常熟市梅李鎮公開招聘村工作人員成績及進入體檢人員名單的通知
2022-06-13
2022-06-10
2022-06-09
退役不褪色 揚帆再起航—2022年常熟市退役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專場招聘會
2022-06-09
關于公布2022年常熟市便民服務中心公開招聘公益性崗位勞動合同制職工成績的通知
2022-06-07
關于公布2022年常熟市梅李鎮珍南村公開招聘村工作人員筆試成績及面試時間安排的通知
2022-06-07
關于公布2022年常熟市梅李鎮公開招聘村工作人員筆試成績及面試時間安排的通知
2022-06-07
關于公布2022年常熟市總工會公開招聘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面試成績及進入體檢人員名單的通知
2022-06-06
2022年常熟市梅李鎮公開招聘村工作人員筆試成績、進入資格復審查詢公告
2022-06-03
2022年常熟市梅李智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成績、進入資格復審查詢公告
2022-06-03
2022-06-01
2022年常熟市城市建設監察大隊公開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擬錄用名單公示
2022-06-01
2022年常熟市建筑管理處公開招聘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擬錄用名單公示
2022-06-01
關于2022年江蘇省虞山船閘管理處公開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遞補的通知
2022-05-30
2022-05-30
2022-05-30
發布時間:2021-04-23
自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常熟市人社部門學黨史砥初心,抓緊就業這個最大民生,扎實做好穩就業工作。常熟市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突出重點群體就業援助,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七步走”架設就業見習“七彩橋”,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開窗開門、鋪路搭橋。
一、早謀劃。做好政策引導,強化宣傳發動,鼓勵有條件、有崗位、有需求、有擔當的企業,特別是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三大千億級產業,以及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物流物貿、數字經濟、氫燃料電池等重點產業企業積極申報就業見習基地,開發見習崗位。早在今年1月初確定86家單位為常熟市2021年度就業見習基地,對外發布1056個見習崗位,在春節后又適時增加5家單位和144個見習崗位。
二、嚴把關。對申報認定就業見習基地的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對外公示,堅持嚴進嚴出,嚴格對標對表,剔除2家因企業新成立或提供見習崗位不合適的申請單位。對見習學員的工作環境、日常管理、勞動保護、帶教師資、崗位質量等進行綜合評估、好中選優,對技術含量低、發展前景一般、不符合企業崗位開發實際的500多個見習崗位予以刪減,確保企好崗優,達到就業見習工作預期目標。
三、強宣傳。結合強化企業用工服務“八個一”專項行動,通過走訪企業、召開座談、線上對接等多種形式,積極宣講就業見習政策,鼓勵企業開展見習工作。全面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實名制管理,對一時未落實就業意向的畢業生由戶籍所在社區(村)人社協管員進戶宣講“通過見習實現就業”的成功例子,進行見習信息點對點推送,引導畢業生參與見習。
四、促對接。在疫情影響下,重點發力線上平臺,加快就業服務數字化轉型,以常熟人才就業網、人才就業微官網等網站、微信平臺為載體,發布見習基地和見習崗位信息,推動就業見習“云招聘”、“云求職”。在疫情平穩時,開放實體市場招聘,落實面對面雙向選擇機制,常熟市人力資源市場向見習基地提供免費招聘服務,促進人崗充分對接交流。
五、廣覆蓋。就業見習工作立足常熟,面向全國,走進院校,志在引才,與校園引才招聘活動同頻同流,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條件的同時以就業見習招才匯智服務“美麗常熟”建設。在常熟理工學院、太原工業學院、太原學院、揚州大學、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常州大學、淮陰工學院等校園招聘專場上,見習政策進校普宣,見習崗位同臺攬才。
六、重監管。完善服務流程,開展業務培訓,提升管理基礎,加強市、鎮(街道)兩級聯動,強化過程監管,充分發揮基層人社服務平臺屬地管理職能,對見習基地進行不定期實地檢查,深入了解基地建設、學員工作、傳幫帶教等情況,督促指導、整改提升。梳理見習政策清單,加強對見習學員的考勤記錄和生活費補助發放審查,嚴謹補貼申請材料,杜絕虛報、騙取和冒領就業見習補貼資金情況的發生。
七、抓落實。充分發揮就業見習“扶上馬”“送一程”作用,鼓勵見習基地通過帶教培養、見習考察以及享受一次性見習獎勵補貼等積極吸納優秀見習學員就業。加強部門協作、政企互動,在職業介紹、就業援助、崗位開發中優先向企業推薦見習學員。近3年來,通過就業見習成功實現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達920名,今年4月份又有222名高校畢業生踏上見習崗位,必將以見習跳板實現學生與員工的角色轉換。
下階段,常熟市人社部門將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切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將就業見習作為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抓手,完善見習基地、見習崗位準入和退出的動態管理機制,提升服務手段,轉變經辦模式,推動就業見習業務“不見面辦理”,以高校畢業生就業實名制管理為基礎,搭建線上線下全方位對接平臺,加大見習崗位信息的推送力度和準度,舉辦就業見習招聘專場,提供更多就業見習個性化服務,加大就業見習政策宣傳力度,引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進企實踐鍛煉,積累工作經驗,為最終實現就業打下堅實基礎。